11月15日至17日,由公共事务学院、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文科建设办公室主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协办的首届新科技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论坛在我校成功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原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第一、二、三届全国MPA教指委委员竺乾威,《新华文摘》编辑部编审胡元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姚华建,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石云里,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党委书记丁望斌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内公共管理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青年学者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华文摘》、《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等权威期刊的社长、主编和我校青年师生代表等15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兼党委宣传部部长邓建松主持。
论坛合影
舒歌群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持和发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重视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学的共同繁荣,大力发展“科”字头新文科建设。近年来,学校公共事务学院立足科大优势,聚焦“四个面向”,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复合型管理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科大智慧。此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正当其势,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科大的一次盛事。他期待各位来宾能够共话前沿,共商发展,共同将论坛打造成广聚英才、促进交流的品牌论坛。
舒歌群致辞
邓建松主持开幕式
高小平在致辞中感谢中国科大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改革发展所做的贡献。他表示,此次论坛围绕“新科技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主题新颖,规格高、层次高、站位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下,如何打造高质量公共管理体系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用数字治理推动转型升级等均是需要探讨的重要命题,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建设性的对话交流,取得丰硕的讨论成果。
高小平致辞
竺乾威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变量,科技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寻求结合点、实现双融双促,在建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科技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期待论坛在体系建设、创新举措、应变之道等方面深入研讨,共同为公共治理领域新格局的塑造建言献智。
竺乾威致辞
胡元梓在致辞中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深厚渊源,他指出,科技发展、科技合作是破解国家治理和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同时要立足于三个归属,即学术觉悟、学术智慧和学术共同体。他希望与会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合作、创新、知识的互动为未来公共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胡元梓致辞
姚华健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发展的相关情况。他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各类研究生创新计划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共事务学院形成了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迈入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希望与会专家在论坛期间多为我校指导工作,并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姚华健致辞
石云里表示,此次论坛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次大聚会和一场高层次交流会,体现了高校在科技领域、人文领域的担当与追求。他对与会专家学者与权威期刊给予我校学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怀与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汇聚智慧,共商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
石云里致辞
在主旨报告(一)、(二)、(三)环节,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童星,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院长金太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常务副主编何艳玲,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李潇潇,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薛刚,《管理世界》杂志社编辑耿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席教授闫凤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一处处长霍红,天津大学教授、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管理科学学报》责任编辑熊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责任编辑王丛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立华,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吕欣,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曹志冬,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编辑曹胜,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公共行政评论》责任编辑张书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左晓栋分别作主旨报告,分别围绕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应急管理研究理论与方法、科技发展与智慧治理、技术逻辑与治理现代化、学术期刊的期待与行动、社会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等话题作深入探讨,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和前瞻性的思考分享了学术前沿进展,并与现场师生展开交流。三场主旨报告分别由我校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教授、校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杜少甫教授、公共事务学院尚虎平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一)
主旨报告(二)
主旨报告(三)
在以“理工科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创新发展之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中,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岗位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徐晓林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体会:一是要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发展公共管理学科;二是要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是要坚持软硬结合,让软科学硬起来。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朱正威表示,新的技术迁移下要有新的治理路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可借鉴工程学科的经验做法,学习国内顶尖高校的战略战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生产转型的重大机遇,做好工具、价值、理性间的平衡。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刘炳胜认为,管理学之美,美在原理,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要重视信息科学,培养学生系统科学思维,重视行为科学的发展教育。南京大学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以应急管理学科为例,提出相关学科的两条发展路径:一是要形成该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二是要重视和开展学科交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表示,要以信息时代的眼光观照公共管理学科,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学科的转型发展,坚持着眼整体、发扬特色、步入主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樊博指出,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高校要反思育才模式,努力培养出具备合作精神、懂得辩证理论、拥有中道思想的公共管理人才。天津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李磊认为,高校和学院要有前瞻性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兼顾工具、方法、理论和价值的创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行政系主任李瑞昌表示,要回答好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之问,深化内涵建设,搭建人才队伍,建立具有包容性、凝练性的学术共同体。圆桌论坛由我校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秦进主持。
圆桌论坛
秦进主持圆桌论坛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六个平行论坛和青年学者交流座谈会环节。16日下午,在平行论坛(一):中国科大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评估会议上,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位委员、相关高校院系负责人为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破解难点、痛点、堵点,并提出了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发展建议。
中国科大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评估会议
在四个青年学者成长论坛和研究生创新实践论坛环节中,我校30余位青年学者代表汇报关于基金申请、论文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分别作了详细点评,为我校青年学者的科学研究、学术成长道路指点迷津、指引方向。
青年学者成长论坛、研究生创新实践论坛
17日上午,在青年学者交流座谈会环节中,竺乾威、徐晓林、朱正威三位权威专家学者与我院青年学者面对面,以自身求学和工作经历勉励年青教师立大志、成大才,并对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启发。
青年学者交流座谈会
此外,在11月15日下午论坛还设置了专题报告会环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政治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民主研究中心主任张树华为我校师生作主题为“数智时代与中国之治”的专题报告会。报告会上张树华就哲学社会科学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解码了“中国之治”的内涵,提出了中国特色学术治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张树华专题报告会
本届论坛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场高层次对话,对加强全国公共管理学科培养单位之间的联系,推动新技术发展与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事务学院、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校文科建设办公室)